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工业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9 点击数:
主讲人:封凯栋
主讲人简介:
封凯栋,政治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长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和2003年分别在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到2010年期间就读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并在SPRU(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回国在北大政管任教至今。
封凯栋主要关注后发国家产业和企业能力,政企关系与创新政策,创新政策中的国家能力,企业组织模式与企业内社会权力等。他在中国软科学学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社会学学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同时担任《北大政治学评论》副主编,人大资料复印中心二次转载期刊《创新政策与管理》执行主编,《中国科技论坛》(CSSCI)编委,担任《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和《中国社会科学》等20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的审稿人;担任Routledge和Emerald出版社学术书稿审稿人;曾在中美创新对话、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等政府间对话机制和国内组织中担任中方专家和首席专家等角色。
主持人:高岭
讲座简介:

不同于采用政治制度视角的传统的中国研究,我们在本研究中尝试从国家能力的视角来研究目前中国在前沿创新政策领域所遭遇的挑战。这一研究受到两项理论讨论的启发,第一个是人们对传统发展型国家困境的探索。在90年代末,东亚经济体在遭遇金融危机后,人们对“发展型国家”模式普遍存在有怀疑;但2008年之后学界却又涌现了一批讨论,将美国也称为“(隐性的)发展型国家”或者“创业型国家”。这说明发展型国家也在内部结构上存在着多样性。第二个是来自对中国在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创新政策绩效的探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工业技术上“从模仿到创新”的双重转型。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一套自上而下的工业部委体系建立了组织科技活动方面的信息能力。在市场化改革时期,为了革除计划经济体系在创新决策中资源配置权过度集中、系统性僵化的问题,中国取消了工业部委体系(也就放弃了原有的信息系统),减少了政府对工业的直接干预;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创新政策,中国一方面依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组合作为执行主体,另一方面则在政策上纳入了更多的财税类工具,希望以此来实现对工业技术活动的有效支持。然而,由于中央政府对产业的渗透性不足,而地方政府在认识与理解工业技术活动的专业性不足,政策制定与执行者很难有效地收集并处理创新活动中的复杂信息,这导致创新政策的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我们认为,为了实现双重转型,中国政府需要加强不是削减信息能力,才能够提高创新政策中的资源效率,同时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市场、滥用政策手段。

时间:2021-11-29(Monday)16:40-18:00
地点:腾讯会议ID:896 811 893
讲座语言:中文
主办单位: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期数:现代政治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系列讲座第86讲,2021秋季学期第四讲
联系人信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