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二级)、原常务副院长、原党委书记。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副会长,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学术专著多部,曾在《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动态》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两篇文章被《新华文摘》收录为封面文章。三次独立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一等奖,2000年和1992年二等奖)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马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在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经济学框架下,报告认为国家或政府(不作严格区分)产生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如果一个社会对公共品需求大,对国家提供公共品的能力要求就高。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大量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家也会变得更加强大。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不大,对国家提供公共品的能力要求就不高,国家治理能力就弱。如果一个国家长期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品的基本需求,政权就会衰亡,甚至整个民族和文明也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