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培,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财政系、WISE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2008-2015),于2015年秋季加盟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经济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等,目前已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学有所专 张弛有度
从本科的国际贸易专业跨至硕士阶段的区域经济学、再到博士阶段的城市经济学,是李培求学生涯中的一大转折。正如航行中的人无法预知改变自己航向的会是哪一朵浪花,当初对于专业选择其实没有考虑太多的李培,在经年累月的研究中却渐渐发现自己对这个方向兴趣颇浓。
本科阶段的李培并不是一个“学术型”的学生。由于本科学校氛围影响,他将很多精力投入到了学生活动之中。尝遍学生工作的苦甘后踏入学术的殿堂,李培笑言这是另一种平衡和完满。
然而本科时的精力分散给李培带来知识储备较弱的困扰,刚考上人大的研究生,他就决定潜心攻学。虽然对很多课程都有兴趣,但为避免泛而不精,李培决定专攻自己领域的教材和期刊。从研究一个国家,到一个地区,再到一个城市,他在这十年的沉潜中越钻越精。一开始做研究,李培的动力来自于想看懂那些复杂模型的好奇,后来逐渐体味到了纯粹的乐趣。在导师的感染下,他对中国问题的兴趣愈来愈浓。他曾跟着导师一起做一些横向课题,为中国地方政府作经济规划,最大的感受就是解读中国经济现象绝不能凭借感觉,而要从逻辑上抽象出规律。
硕博时的导师叶裕民对李培影响深远,她严谨的治学、对中国问题的精通都被李培树为楷模。导师的言传身教让他领悟到,做研究不只是闭门造车,还需要跳出学术圈去和圈外的人打交道,利用逻辑这个工具,将看似高高在上的经济理论解释给门外汉听,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问题,而这正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一大意义所在。
回顾自己的求学之路,李培也曾为是坚持学术还是商海起帆动摇过,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假如我当时放弃学术去从商了,我可能会觉得自己读书时间不够多。”李培笑着说。做学术的快乐足以让李培愿意将生命里最有热情、最富创造力的年华奉献于它。
诲人有道 润物无声
2015年,七年游子终于学成归国,李培在这一年秋天加入厦大,站上三尺讲台。李培选择厦大,一是想运用上这几年在中国问题上的研究所得,更重要的是被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所吸引。从初来乍到,到对厦大情意深重,这一年里,李培感悟颇深。学院给予老师们充分的自由让他得以专注研究,学生们的热忱和高超的领悟力也给他意料之外的惊喜。
甫一入职,李培就发现科研之外的教学领域别有洞天,掌握知识和传授知识截然不同。他最大的体会就是要和学生好好交流。“我会不断提醒自己,站在讲台上时你就不是学者,你的对象是学生,不是读者。”为了追求和学生语言、生活上的共鸣,他甚至会去关注学生中流行的影视剧,比如《甄嬛传》、《伪装者》中的剧情都被他作为讲解经济概念时的素材,“葛优躺”等网络流行词更是信手拈来。正因为此,李培老师的课不仅知识丰富,而且妙趣横生,深得学生喜爱。
谈话中,李培特地谈到一次在翔安校区上课时的小插曲。有一回他因校车晚点,晚了几分钟到教室,所有座位都坐满了学生,很安静地等着他。看到他进门,有个学生喊了一句“老师”,这简单的两个字却犹如千钧沉重,让李培感到一阵浓浓的愧疚,那一幕让他久难忘怀,不时会在他脑海中闪现,提醒他身为一名老师的责任。
虽然李培在教学上下足了苦功,但他仍然笑言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我来说,要把课真正讲好挑战很大。但培养学生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值得投入无限的精力在其中。”
科研不止 挑战不停
来厦一年出头的李培,在科研之路上已经取得了漂亮的成绩。近期,他的一篇关于研究政府扁平化改革的文章被发展经济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DE)所接受。谈到自己的研究,他很兴奋的说中国目前有太多有意义和意思的经济问题值得去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实施的大量政策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准自然实验”。例如,国外有大量理论文献讨论管理层级扁平化问题,然而从政府层面检验相关理论假说的实证研究相当匮乏。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行政层级一般长期稳定不变,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很少有国家进行全国范围的行政层级扁平化改革。李培的JDE文章就是借助中国“省管县”改革这个“准自然实验”来评估政府管理层级扁平化的经济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这些影响产生的缘由。
“其实你把中国问题的本质认识清楚了,你会发现很多中国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李培发表在美国经济学协会(AEA)子刊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上的一篇论文被AEA设为重点推荐论文。这篇文章就是借助中国跨省界水污染治理的“准自然实验”,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讨论污染外部性的治理问题。文章结论发现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有利于政府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内部化,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
目前,李培的研究重点依然是评估政府治理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政策效果产生的原委。谈起自己的学术目标,李培一是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让先让自己兴奋且信服,二是能特到相关领域学者的认可。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对研究一定要有兴趣,他提到“因为有对当前开展的一个研究问题有兴趣,自己花费近两年半时间查遍各种资料整理出了过去二十年来中国上万名县委书记的详细简历信息。所以兴趣是研究汽车上的马达”。
对于一些感到在论文写作上有困难的高年级学生或是研究生,李培也给出了建议: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勤奋且扎实的打好经济学基础,多与人沟通并吸收他人建议并时常自我反思。
生活科研两平衡 重视小家为大家
难关重重的科研道路,对于李培而言却是充满挑战的乐园。所谓学术道路过分枯燥的观念,在李培看来是消极的。因为要想做好任何工作,都需要花很多精力。就李培自身而言,想要让学术有趣起来,有两个小“诀窍”。第一,是要能分得开学术和生活,并做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比如在做一些需要让电脑自己跑数据的东西时,他会趁机放松一下,看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第二便是要多与人互动,这样才能通过交流让彼此都有所收获。在国内,李培遇到的不少老师对中国政策制定以及如何运行都十分了解,所以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能让他受益良多;而在国外,李培遇到的老师多数都言谈直接,这也让他提升了做研究的抗打击能力。在国外学习的时光中,他正是通过不断的交流,才使自己的研究变得日益规范。从一开始想做惊世骇俗的大题目,到后来更加注重细节,对一些技术的掌握更是日益得心应手;从一开始的英文基础薄弱导致看不懂文献、推不出模型,再到读完博士经历的迷茫期,一直到毕业了几年之后的“深坑阶段”,都是李培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烦恼。正是靠这两个小“诀窍”,李培度过一个又一个瓶颈期,平衡好生活和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李培深深领会到家庭的重要性。无论何时,在乎的人永远都在身边,所以心情低落时,李培就会就用微信和家人聊聊天。人生海海,相比取之不尽的金钱名望,或许还比不上睡前跟家人道的一声晚安,家人一直是他学术路上最温暖的港湾。
“成功不仅需要震撼一时的牺牲,更需要长期韧性的战斗”是李培的人生信条。尽管骨子里好胜之心萦绕,但谈起对于未来的展望,李培还是觉得平淡为真:“你也许渐渐会意识到,很多时候,损失的成本比那一刻得到的所谓的快乐要大得多。”在交谈的最后,李培表示对经院最大的展望就是希望有更多学生能在厦大经院系统的训练里,培养起做研究的兴趣,享受经济学给自己带来的更好解释经济现象的乐趣。
(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学生 陈丹冉 梁詠丹)